一文带你了解“比利时诺贝尔奖”——法朗基奖!
“法朗基奖”是一个什么样的奖项?它的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有着“比利时诺贝尔奖”之称的法朗基奖的历史渊源。
埃米尔·法朗基
法朗基奖的诞生,首先要从埃米尔·法朗基这位人物讲起。
埃米尔·法朗基生于1863年6月25日,曾参加反奴隶制运动。他的才能获得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赏识后,被派往中国与一家比利时公司谈判一项合同,建立一个大型铁路网。
1897年,埃米尔·法朗基抵达中国。当时他在中国最重要的商业对手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赫伯特·胡佛。
赫伯特·胡佛(图源网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埃米尔·法朗基回到了比利时,并成为 了“Outremer银行”的常务董事。
在德国武装部队占领了比利时大部分领土后,比利时人民受到了饥荒的威胁,当时由赫伯特·胡佛担任主席的美国“C.R.B.-比利时救济委员会” 伸出了援手。这也是赫伯特·胡佛与埃米尔·法朗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契机。
1932年,埃米尔·法朗基和赫伯特·胡佛共同决定成立一个基金会。在赫伯特·胡佛的坚持下,基金会以埃米尔·法朗基的名字命名。这就是法朗基基金会的由来。
法朗基基金会的目标是“促进比利时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为实现这个目标,基金会主要采取了以下四个措施:
1.法朗基奖:为了表彰比利时年轻学者的功绩。
2.法朗基讲座:每所大学每年可向基金会提议,就某一特定主题举办一个或多个周期的讲座。
3.国际法朗基教席教授:有可能每年邀请外国学者到比利时停留三到六个月。
4.与比利时美国教育基金会合作,为那些希望通过在美国大学学习来完善自己的比利时年轻人提供奖学金计划。
法朗基奖
自1993年以来,法朗基奖每年都会向来自精确科学、人文科学以及生物和医学科学领域的科学家颁发一笔25万欧元的奖金。该奖被视为对年轻研究人员的鼓励,而不是职业奖励。因此,获奖者年龄限制为50岁。
只有具有比利时国籍的人才有资格成为该奖候选人。候选人可以由两名同一研究领域的比利时皇家学院院士,或前获奖者提名。获得提名的人在随后的三年内不能再被考虑。
获奖者则由一个8至14名成员(这些成员不得与比利时的机构有关联)组成的国际评审团选出。国际评审团成员以无记名方式投票,他们推荐的获奖者必须得到基金会全体董事三分之二的支持(法定人数为12人),否则该年将不颁发奖项。
法朗基奖被称为“比利时诺贝尔奖”,是因为该奖项具有丰富的历史和国际性质。该奖代表了一笔重要的资金,也因由国王亲自颁奖而具有无可辩驳的威望。
有好几位法朗基奖得主后来都获得了国际奖项,包括诺贝尔奖。例如,比利时诺贝尔化学得主伊利亚·普里戈金,与列日大学校友阿尔伯特·克劳德、美国细胞生物学家乔治·E·帕拉德共享了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克里斯蒂安·德·杜夫,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朗索瓦·恩格勒特,分别于1955年、1960年和1982年获得法朗基奖。
▲左为列日大学校友Pol Swings,右为列日大学教授迈克尔·吉隆
列日大学有不少获得法朗基奖的教授和校友,他们犹如星辰,在列日大学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迷人光芒。比如知名校友比利时天体物理学家Pol Swings。以研究恒星和彗星的组成和结构而闻名的他,在1948年被授予法朗基精密科学奖。
2021年法朗基奖的评委会由知名专家组成,由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本·费林加教授担任主席,最终决定将法朗基精密科学奖授予发现7颗潜在宜居行星的列日大学迈克尔·吉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