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辛庄,解码创新:名师张维迎教授引领EDBA学子探索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美国心理学家泰勒·本-沙哈尔曾言:“最成功的人都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人,他们不停地发问,不停地去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这句话,恰是HEC列日高商硕博学子们的真实写照——他们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在持续求知中拓宽认知边界,在自我迭代中不断攀登事业新高度。
学术路上,幸得名师指引;成长途中,喜有志同道合者同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HEC列日高商EDBA研学课堂,感受智慧激荡、理论与实践交融的魅力!
8月29日,由HEC列日高商EDBA(ESG与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博士学员和校友们组成的研学团,在上海教学服务中心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辛庄课堂,开启了一场以“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为主题的深度研学之旅。在陕北黄土高原的窑洞与奔腾不息的黄河之间,校友们踏上一段融合历史、文化与商业思考的独特旅程。
“辛庄课堂”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和著名企业家黄怒波先生通过丹曾人文(吴堡)在家乡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辛庄村联合创办的课堂,主要致力于为中国中青年企业家提供独特的高质量学习项目和交流平台,学习内容以“企业家精神”为主、人文历史为辅,同时注重将“窑洞”文化和企业家精神融合,着力塑造具有人文情怀的企业家。
HEC列日高商EDBA学子在辛庄课堂学习的课程由张维迎教授主讲。张维迎教授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辛庄课堂联合创始人和辛庄课堂学术总导师,主要从事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中国经济转型,法与经济学等领域研究。
在张维迎教授精神原乡开展的这场别开生面的“行走课堂”中,HEC列日高商EDBA学子们不仅探访了充满岁月痕迹的陕北窑洞,更走进明代军事遗址吴堡石城,亲身感受黄河二碛的磅礴气势,并赴毛泽东东渡黄河纪念地与柳青文化园参观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一个脚步都是对历史与现实的丈量,每一处景观都激发着关于创新与领导力以及企业家精神的思考。
“知行合一”方能将理论扎根于实践的土壤,让智慧在碰撞中升华。辛庄课堂上,张维迎教授讲授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课程,将实地感悟与理论阐释相融合,引导大家从多维度重新理解“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深层联系。EDBA学子们在厚重的黄土地与奔腾的黄河水之间,完成了一次对企业家精神的回溯与重塑。
EDBA学子们收获颇丰,深刻体会到学术与实践融合所带来的启发与力量。来自企业界的多位博士学员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上海亿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同学表示:
“听了课程以后,我也在反思和对照,我是否具备这样的企业家精神。在这两年,我也有很多困惑。就是光凭我们当年的直觉可能已经不够了。这次课程中老师提到,5%是企业家决策,但更多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95%的管理决策。这其实对我的企业的发展就带来了很多要求,要求我不断提升能力,所以我这些年也在不断地去训练自己,希望能够通过我的一些点子,或者我的一些创新精神,让企业能够走得更加长远。”
杭州网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刺猬智库咨询工作室创办人侯同学谈到:
“创业过程中我一直在尝试和寻找新突破,但实际上真正能成功的创业或者创新,并非易事。这次课程让我感受到,企业家精神更像是一股‘气’,一种持续探索的劲头。我觉得我还能再‘折腾’二十年!无论项目成功与否,企业家的这种‘折腾’本身就是对社会的贡献,至少我们自己去做了,这本身就是一种企业家精神。它不一定是要等到有利润,或者你的商业模型一定成功,才来验证。”
HEC列日高商一贯倡导“学术与实践融合”,此次研学课堂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这次课程最打动人的,不仅是理论层面的高度,更在于张维迎教授对“企业家精神”所赋予的人文厚度。在辛庄课堂,我们仿佛触摸到一片让企业家精神持续闪光的土壤——那种“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力量,正是在不确定时代中寻找确定性的根本答案。